原标题:2020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炉!中国内地770人次上榜/“十四五”生态环保如何规划?环境部敲定十大政策着力点
11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全球60多个国家的6167位来自各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入榜。
中国内地上榜人数继续激增,入选科学家从2019年的636人次(占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占比12.1%)。2019年,中国内地已取代英国成为第二大“高被引科学家”所在地区。2020年,中国内地仍位居第2。
中国科学院入选科学家数量排名全球机构第2位,清华大学从去年排名第19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位,一举跻身前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在2020年排名也进入榜单前列。
在中国内地上榜科学家中,有621人来自123所高校。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来看,清华大学位居首位,达55人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30人次,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24人次,并列第三。
“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有一个什么样的“施工图”和“路线图”?最近一段时间,各界密切关注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7日晚,生态环境部透露一个重要信号: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在11月15日至1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举行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期间,有关“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走向进一步明确。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十四五”生环境保护规划,切实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化成具体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根据上述集中学习透露的主要内容,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十四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十大关键政策着力点: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将抓紧研究确定生态修复标准和生态补偿标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实施区域绿色协调发展战略。将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实现改善环境质量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有效传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形势根本好转。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生态环境部将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以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倒逼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改善。
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坚持质量目标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顺应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转变,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探索重点污染物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增好水”(Ι—Ш类水体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差水”(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以土壤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强化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强化源头管控,巩固和严控土壤污染风险,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优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夯实科技支撑体系,澳门赌场,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测、信息、科研、人才队伍等各方面能力。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就是快,稳就是进,稳扎稳打,防止生态环境保护“开倒车”“走回头路”。全面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
2020年《中国给水排水》 第八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 通知暨邀请函
饮用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人们越来越关注饮用水的安全与品质。目前,我国饮用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部分城市的水源水质仍不容乐观,突发污染事件偶有发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水厂的运行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饮水厂安全与智慧化运营、处理技术的改善与创新进一步受到重视。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于2013年—2019年分别在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江苏苏州、山东东营、安徽合肥、浙江嘉兴、湖南长沙举办了第一~七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会议通过专题报告、专家答疑等形式,就大家关心的水质监测预警、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给水深度处理(膜处理、臭氧/活性炭)、澳门赌场现代化大型水厂建设、智慧水务、管网漏损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水资源修复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并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
面对依然严峻的饮用水安全形势,《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拟于2020年11月26日—29日在上海举办“第八届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交流会”,就大家关心的饮用水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同期还将举办《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第十七届年会、第十届城市雨洪管理与黑臭水体治理高级研讨会。本次会议采用会场报告交流+线上直播+实地参观的形式,并设赠书及抽奖环节,现场参会代表还可获得2020年度继续教育学时证明。敬请关注会议进展,欢迎踊跃参会交流。
3、报告人:段 冬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水业公司膜中心 副主任
17、报告人:车爱伟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分公司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7、报告人:孙永利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环境研究院院长兼总工,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10、报告人:姜天凌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BIM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22、报告人:郁片红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境交通院 副总工程师
会务费:普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学生优惠价为1000元/人。(注:现场报到只能现金缴费,若不能现金缴费请务必提前汇款)
交通路线、地铁站:距离江苏路地铁站928米(2号线号线换乘站),距离延安西路(3号线米左右,距离交通大学站(10号线、上海火车南站:距离约9公里,乘车大约耗时25分钟,费用35元左右;
3、上海虹桥火车站:距离约16公里,乘车大约耗时30分钟,费用50元左右;
5、虹桥国际机场:距离约15公里,乘车大约耗时35分钟,费用50元左右;
6、浦东国际机场:距离约50公里,乘车大约耗时1小时,费用180元左右。